在东南亚,华人会上山祭拜榴莲树。

早期华人“下南洋”拓荒时,生活极其艰苦。在粮食匮乏的时期,野生榴莲成为了救命的口粮。它果肉饱满、热量极高,能快速补充体力,帮助先辈们度过了艰难的岁月。

因此,榴莲被视作是这片土地慷慨的馈赠,象征着大自然对移民的接纳和养育。它是南洋华人独特的文化符号,凝结了移民的历史,以及在新家园构建的身份认同。

而现有的许多榴莲树,是由早期南来的先辈们种下的。这些树见证了南洋华人筚路蓝缕、开枝散叶的奋斗史。

上山祭拜榴莲树,不仅为了感谢树神的赐予,祈求来年风调雨顺、带来丰收与财富;更是在缅怀先人、祭奠华人自己的文化之根和历史传承。

这是南洋华人传承家族记忆、弘扬奋斗精神的重要仪式。

此外,榴莲的中文名源自“流连忘返”,恰好击中了南洋华人身在异乡,不忘根源的思乡情感,早已超越了简单的水果范畴,成为文化认同与乡愁的“替代符号”。